中国经济史第3部|西汉的中央计划经济-宝慈资产 确定性收益.后社保时代 
中国经济史第3部|西汉的中央计划经济
作者:陈瑛      日期:2016-12-15

      上期我们聊了战国时期的工商业发展,本期我们来聊西汉的中央计划经济。随着土地兼并的进行和工商业的发展,贫富不均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行政当局则需找到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经济思想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中央计划经济思想,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另一派是以司马迁为代表,提倡自由经济思想。


      我们先聊聊司马迁自由经济思想,他的思想表现在以下方面:

      他对于利己思想的认识,他认为“天下熙攘皆为利往”是无可厚非的,即便是王侯贵族也会担心贫困的问题,更何况普通老百姓呢?所以司马迁一直支持百姓正常的牟利活动,并且认为这些活动对于个人以及国家都是有好处的。他认为国家之所以能够富强,是因为士农工商都能够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司马迁是延续了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士农工商的态度,认为行业间是平等的,应放松对百姓的管制,他将政策分为几个等级:一等政策是放松管制,让经济自由发展;二等就是领导民众走上一条规定的发展之路;三等就是教化民众并灌输哲学;四等是以中央计划经济管制民众;最后一等政策就是与民争利了。


      司马迁的自由经济思想提出比亚当▪斯密早了1700多年,可见自由经济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他认为没有物质基础就无法建立社会道德。这种自由经济思想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以齐、赵、魏、韩等为代表的富裕国家都提倡自由经济,这也和这些地区沿海或沿河的地理位置有关,有着大量的商业贸易活动以及商人集团的支持。


      而中央计划经济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方的秦国,当时秦国相对落后,但是其通过中央集权对经济进行了强力控制,最终统一了中国,使得中央计划经济思想成为了中国未来两千年经济思想的主流。自汉朝起,对商人的衣着、出行、从政等进行了严格限制,并征收高额赋税,汉文帝时的贾谊、汉景帝时的晁错、汉武帝时的董仲舒等人相继完善了中央计划经济思想,这种思想代表着正统的儒家思想。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政策包含有四个方面:一是重道德轻物质;二是限制土地兼并;三是反对“任子”和“赀选”,前者指的是官位的世袭、后者指的是买官卖官;四是反对官吏经商,他认为官吏经商会与民争利且当时官吏的收入并不低。这些政策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但同时也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后三条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不过总体来说汉武帝在经济层面还是全面采用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说回到儒家思想,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尊孔为主,但是孔子的经济思想反而不是这种中央计划经济思想,孔子认为只要是靠自己劳动获得的财富那就是正大光明的,这种思想恰恰却被司马迁所继承。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繁荣是经济思想的基础,而到了秦汉时期,由于贫富不均的出现,社会公平问题成了经济思想的关注点,所以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论当代还是古代,经济发展的两大目标就是经济繁荣和社会公平,这两个目标在相互冲突的同时又需要相互协调。


      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央计划经济思想和自由经济思想是交替出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开始出现,此时的思想以促进经济繁荣的自由经济思想为代表,到了战国末期,土地的兼并以及大商贾的出现使得社会不公平日益严重,到汉武帝时期,由于战争的需求,汉武帝实行中央计划经济,对工商业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压制了自由经济思想,奠定了之后中国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而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意味着工商业就彻底被压制了,当管制过于严苛使得经济趋于萎缩之时,就会有新的政策或者统治者出现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说,中央计划经济思想是和自由经济思想交互出现的,共同促进中国近三千年历史的发展。


宝慈研究院作为宝慈资产核心研究机构,坚持历史理性分析框架,把握市场动向,结合当下热点,分析文章具有严谨逻辑和数据支撑。这些内容会在公司网站晨瑛长期投资”微信公众号、“陈瑛_长期投资”新浪微博同步更新。另外可以在喜马拉雅听蜻蜓FM订阅收听晨瑛长期投资的音频内容。

晨瑛长期投资 微信公众号



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

 

你还未登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