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14部|朝堂论辩-宝慈资产 确定性收益.后社保时代 
中国经济史第14部|朝堂论辩
作者:宝慈资产      日期:2017-03-09

 

今天关键词“两税唐德宗建中元年,即公元780年,朝堂之上进行着激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就是是否应该实行两税法。经历了8年的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的经济和社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长安附近80%以上的人口失踪或死亡,国家财政无以为继。实行400年的租庸调制已经无法为这个庞大的帝国提供可靠的税收来源了,人口的损耗是最重要的原因,帝国急需新的税收制度

门下侍郎杨炎提出了两税法,即量出为入,按照前几年支出,确定税收总额,在分配到各地,各地按配额制定税率。纳税基础是财产取消人头额。两税法基本是在德宗皇帝的总体税改思路上提出的,最终也获得了批准及执行也成为此后1200中国税收体制的基础。

两税法仍有诸多弊端,翰林学士陆贽,他也是当时的大政论家,对认为两税法重商抑农鼓励人们走上商业社会,只注重资产,对农业社会有所损害,使人恐惧于安居置产加剧贫富差距。

微信公众号中输入两税两字,我们来听听第30期音频,你也可以在喜马拉雅app搜索晨长期投资,收听我们精心制作的中国经济史系列作品的第14部,朝堂论辩回顾历史,照见未来。

 

 

宝慈研究院作为宝慈资产核心研究机构,坚持历史理性分析框架,把握市场动向,结合当下热点,分析文章具有严谨逻辑和数据支撑。这些内容会在公司网站晨瑛长期投资”微信公众号、“陈瑛_长期投资”新浪微博同步更新。另外可以在喜马拉雅听蜻蜓FM订阅收听晨瑛长期投资的音频内容。

晨瑛长期投资 微信公众号

 

 

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

 

你还未登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