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1部|先秦的井田制与封建制度-宝慈资产 确定性收益.后社保时代 
中国经济史第1部|先秦的井田制与封建制度
作者:陈瑛      日期:2016-12-01


      从本周开始讲中国经济史系列,15世纪是东西方经济发展的分水岭,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欧洲通过大航海实现了经济腾飞,而同期中国的经济却走向凝固,使得中国经济现代化晚了500年,直到1980年代,中国才全面吸收市场经济思想,用了30年时间成为经济大国,那么我们是从哪里来,未来又将去向何方呢?


       钱穆先生是近代史学大家,钱穆先生在1954年讲授《中国经济史》,涵盖先秦至清末3000年经济形态演进,更涉及社会经济制度变革,从本期开始,我们以钱穆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为基础,结合现代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历史进行分析。丘吉尔曾说:“我们看回历史有多久,我们看向未来就有多远。”中国文化具有其独特性,钱穆先生对于“文化”一词的解释是:一国民众主要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生产活动。相比于西方的古文明,中国文化是大陆文化而非海洋文化,是村落文化而非都市文化,是高地文化而非平原文化。今天我们就从高地文化的起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谈起。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有尼罗河、巴比伦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有恒河、中国有黄河,但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农业发展并不靠一条黄河,其他三国均处于热带或亚热带,中国处于温带,其中两国面积较小,印度面积虽大但是地理形态单一,而中国幅员辽阔且气候差异大。


       先来看看前秦之前中国的农业发展,夏朝始于公元前1700年,历经470年,商代始于公元前1400年,传世490年,周代始于公元前1130年,历经860年,正是周文王推动政治制度发展,奠定了此后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基调。黍和稷是中国最早的农作物,就是现在的黄米和高粱,它们都属于高地农作物,郑玄曰:“高田易黍稷,下田易稻麦。”由此可以看到当时中国有高地作物和低地作物之分。如果我们将“五谷”即“黍、稷、麦、菽、稻”的生长环境等进行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最初不在黄河两岸,而是在其支流的渭水、汾水、洛水一代,更古老文化的产生则不在水边而在高原,因此中国文化是高原中培养出来的松柏,这也是中华儿女勤奋、努力的根源。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农业制度和政治制度就是井田制和封建制度,西周时期农业区是分散的,属于农业分区开垦。那么井田又是什么呢?井是灌溉的单位,八家共用一井,一井的土地即九百亩,中间一百亩公田,周围八百亩私田分八家,其中公田的收入归封建主所有,私田收入归佃农,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公平,但是随着农民思想的不断变化,中间的公田逐渐转为私田,封建主收入来源转为从中抽税,由此可以看到随着土地所有权观念的变化,赋税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度逐渐被废除,废除井田制的人是商鞅,其废除井田制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农民存在多耕少报的情况,使得井田制名存实亡;二是铁器的发明突破了井田制下的生产力;三是灌溉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土地的种植面积;四则是之前提到的税收制度的变革,使得井田制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


       最终,井田制的废除促使中国由封建制向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转变。



       宝慈研究院作为宝慈资产核心研究机构,坚持历史理性分析框架,把握市场动向,结合当下热点,分析文章具有严谨逻辑和数据支撑。这些内容会在公司网站晨瑛长期投资”微信公众号、“陈瑛_长期投资”新浪微博同步更新。另外可以在喜马拉雅听蜻蜓FM订阅收听晨瑛长期投资的音频内容。

晨瑛长期投资 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中国经济史第2部|战国时期的工商业发展
下一篇: 没有了

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

 

你还未登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