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10部|魏晋南北朝的寺院经济-宝慈资产 确定性收益.后社保时代 
中国经济史第10部|魏晋南北朝的寺院经济
作者:宝慈资产      日期:2017-03-06

 

我们已用了三周的时间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状况和主要经济政策从三国时的屯田制度,使曹魏最终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到北魏的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吞并问题,最终实现盛唐的起点;上周聊了魏晋南北朝的工业,主要特点为手工业工匠从北方向南方迁移,将工业技术推广到全国。

今天我来讲讲魏晋南北朝最后一部分——寺院经济,它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均有巨大影响,80年代著名的电影《少林寺》就是讲述魏晋南北朝末期,北周的大将灭佛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院经济非常宏大,当时洛阳有1000多家寺院,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很多外国和尚。西域地区的永宁寺,如果僧众都聚集到寺院的话,僧众达到10000多人,其中30%是外国和尚,称为百国沙门(指外国来的和尚)有3000多人。寺院与皇室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当时的瑶光寺,拥有民房5000于间,玄武皇后高氏、孝明皇后胡氏和众多嫔妃出家为尼,都居住在这家寺院当中。当时久经战乱,宗教成为了人们摆脱痛苦生活的精神支柱,从印度传来的佛教满足了战乱时期人们的需要。同时佛教也实现了在中国的本土化,这也是佛教可以在中国丰盛一时的原因之一。

佛教在当时对政治有很强的影响力,一个有名的事例为梁武帝三进寺庙为僧,中国的佛教素食文化也是从梁武帝开始的。之前的佛教对肉食并没有禁忌。五胡十六国时期各地割据为王,大多信奉佛教。很多重要的政治人物信奉佛教被尊称为大和尚,平时他们也会与高僧咨询军事的大事。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鼎盛时期,佛教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北方的大寺院是可以藏军火的,和尚也可以练武。武僧可以组成兵丁。北方寺院的和尚已经具备武装造反的条件和能力。

寺院和尚的盛行对自由劳动力有很大的侵占,当时的老百姓附庸在寺院下,可以免交一定的租金,同时需要向寺院捐赠款项及物资,称为僧邸户或寺户。随着寺院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僧邸户或寺户占总劳动力数量达到1/7,为寺院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但对劳动力及政府财政收入产生很多影响。寺院拥有大量土地,占到国家可耕地面积1/3。这些土地一方面来源于侵夺民宅田宅,另外还有皇帝、贵族的分封、赏赐。拥有了土地和劳动力,寺院经济类似于一个小的政治体制了。同时僧人也在内外通商,陆路通西域,海路达到安南(现在的越南),此时寺院的能力已经非常强大。更有甚者,寺院后期发展出高利借贷,很多贫苦农民在高利贷压力下转为寺院的附户。这些为未来2次大规模灭佛埋下隐患。

寺院发展到后期已经完全摆脱了它应有的对社会和平民的支持和布施的做用。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使财政趋于枯竭,使得阶段性出现大规模灭佛事件。公元438年北魏魏武帝、公元574年北周周武帝,两次进行大规模灭佛。第二次灭佛包括4万多所寺院,300多万僧尼,大规模的僧众还俗,增加了劳动力和兵员的供给,使国力就大大增加。北周周武帝灭佛之后不久,公元583年北周大臣杨坚建立了大隋,不到10年时间完成了全国统一。

北魏均田制实现了对大地主的控制,北周周武帝灭佛,实际上也是补住了中央财政一个很大的漏出项。我们用了4周时间来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经济政策,其对后世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隋代和大唐盛世具有根本性影响。

在中国或国际对中国通史的研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叙述简略,甚至一笔带过,从中国正统史学研究的角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纷争,与中国长期大一统的社会状况相去甚远,近代史学研究开始关注魏晋南北朝的经济社会状况,这段时间为应对军事发展采取的经济政策,对于未来将近2000年的发展都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钱穆先生在北大教授历史期间,撰写的国史大纲,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进行的详细分析,填补了中国史学研究的空白,在当时的史学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所以我们用4周时间来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况。

经历近400年分崩动乱,到了隋,复告统一。隋自文帝坚,历时38年,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但隋代已经开放了丰衣足食的时代,下周我们讲隋代经济的状况

 

宝慈研究院作为宝慈资产核心研究机构,坚持历史理性分析框架,把握市场动向,结合当下热点,分析文章具有严谨逻辑和数据支撑。这些内容会在公司网站晨瑛长期投资”微信公众号、“陈瑛_长期投资”新浪微博同步更新。另外可以在喜马拉雅听蜻蜓FM订阅收听晨瑛长期投资的音频内容。

晨瑛长期投资 微信公众号

 

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

 

你还未登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