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18部|宋代的南北之争-宝慈资产 确定性收益.后社保时代 
中国经济史第18部|宋代的南北之争
作者:宝慈资产      日期:2017-04-8


今天关键词“南北”,宋代经济,南方较优于北方,这是由于南北两方的地形、气候和物产等因素造成的。当时游学京师的士子以南方为较多。南方人当时位居京朝者,有晏殊(抚州,今江西南昌),范仲淹(祖籍山西,后迁居苏州吴县),欧阳修(江西吉安)和王安石(临川,今江西抚州)等诸人,他们领袖群伦,为风气之前导。而当时的北方人,见南方人势力日达,认为非国家前途之福。

司马光(山西夏县)与吕惠卿(福建晋江)某次在讲筵中,论及变法之事,几乎动气手来。吕惠卿是王安石熙宁变法时的得力助手,司马光发对变法,难免会引起激烈的辩论。

大致来说,王安石推行新政,是代表了南方学者革新与急进精神;司马光则代笔了北方人的传统保守态度。

南北方士子的矛盾实质是中国南北经济现状的不同反应。宋初农户分为“官户”、“客户”和“主户”等,官户和客户都不必服役,北方地区的官户和客户多于南方。与此同时,南方多是小地主,北方的富户较南方少。

王安石变法,意图通过实施免役法,减轻农民负担,免役法是对宋初定下的的差役法的改革,把原来按照主户户等轮充差役的办法改为当役者交纳役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 起初规定乡村中服差役的上三户纳役钱 , 四、五等户不纳役钱。但推行不久,就改变了诏令,规定乡村上户和下户都需要纳役钱, 而且不再依户等的高下, 而是按各地税钱、家业钱等划分乡村主户户等的财产标准, 均摊役钱。最后,免役钱逐渐成为国家财政中的一笔固定收入。特别是“衙前”服役导致大户纷纷破产,北方地区大户又少,导致大户负担更重,因此王安石变法受到了代表北方地方利益的司马光等北方官员的反对。

在微信公众号中输入“南北”两字,我们来听听第32期音频,你也可以在喜马拉雅app搜索晨瑛长期投资,收听我们精心制作的中国经济史系列作品的第18部,宋代的南北之争。回顾历史,照见未来。

宝慈研究院作为宝慈资产核心研究机构,坚持历史理性分析框架,把握市场动向,结合当下热点,分析文章具有严谨逻辑和数据支撑。这些内容会在公司网站晨瑛长期投资”微信公众号、“陈瑛_长期投资”新浪微博同步更新。另外可以在喜马拉雅听蜻蜓FM订阅收听晨瑛长期投资的音频内容。

晨瑛长期投资 微信公众号

 

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

 

你还未登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