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慈资产投资月报 2019年2月——1月经济分析-宝慈资产 确定性收益.后社保时代 
宝慈资产投资月报 2019年2月——1月经济分析
作者:宝慈资产      日期:2019-02-28

一、经济分析
       从经济先行指标来看,PMI指数1月为49.5,比上月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仍处于临界点以下。财新制造业PMI指数1月为48.3,大幅下滑1.4个百分点,创2016年2月以来新低。一般认为,财新PMI的中小企业样本更大,此次财新PMI与统计局PMI分化符合这一特征,从统计局PMI看,中小企业PMI大幅下行,统计局PMI整体回升主要由大企业带动。
       铁路货运量2018年12月累计同比9.1%,高于11月,处于2018年全年次高水平。发电量2018年12月累计同比6.8%,自5月以来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主要经济先行指标自5月以来均出现连续5个月的环比下降,说明前期金融过度收紧导致基建投资快速下滑与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2018年12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为8.5%,继续小幅下滑;利润累计增速为10.33%,较11月低1.52个百分点。收入增速、利润增速持续下降反映经济增速下降趋势不改,主要缘于工业生产销售增速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以及成本费用上升。
1月新增信贷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同比增速11.4%,创单月历史新高;人民币信贷余额13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M2增速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分项来看,1月新增信贷依然呈现短期化趋势。当月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新增占比高达43.4%,符合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票据融资往往“逆势增长”的一般规律。表明当前信用风险偏好下行,银行更多选择票据及短期贷款冲量。
       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700亿,近六个月来首现同比多增,表明“宽信用”政策效用初显。近两个月企业中长期信贷回暖,表明前期监管层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及基建补短板项目支持已逐渐改善民营部门、房地产、基建线索的企业融资条件。
       社融同比增速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主因当月表内外票据和企业债券融资显著放量,表外融资增量转正。
       从结构上看,今年年初银行贷款投放高峰表现比往年更为明显,表内外票据融资分别同比多增4813亿元和2349亿元,合计新增7162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多增约3800亿,成为本月社融同比大幅多增1.56万亿的主要原因。此外,新增票据融资大幅多增,前期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压缩步伐放缓,均推动表外融资结束此前5个月的连续负增局面。
在央行降准等“宽信用”政策推动下,今年年初银行贷款投放高峰表现比往年更为明显,而且企业中长期贷款也转向同比多增。2019年初M2和社融增速触底回升,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开始见效。从历史经验上看,社融企稳3到6个月后经济大概率出现企稳。
       物价指数方面,1月CPI增速为1.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处于“1时代”,为近14个月低点;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增速为1.9%,涨幅与上个月持平;1月PPI增速为0.1%,为近29个月低点;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3.5个百分点。
       1月PPI同比涨幅连续回落,主要受权重较大的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拖累。但中期来看,工业需求已经呈现边际复苏迹象,油价和生产资料价格逐步升温,将有助于修复PPI。此外,上半年地方专项债和基建项目集中出台,也有助于对冲PPI通缩风险,全年通缩风险总体可控。
       2018年我国GDP累计增速6.6%,较上一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内需乏力,民营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预计2019上半年宏观经济维持惯性下滑的可能性较大,随着主动去库存周期结束、产能新周期和货币财政政策效应显现,预计经济于2019年Q2-Q3完成触底并企稳。
       经济驱动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速持续下滑,投资有所回升,进出口出现回暖。
       2018年12月消费累计同比增速9.0%,增速较上一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主要因居民杠杆率快速提升抑制居民消费能力,且汽车、手机等消费品逐步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汽车购置税减半等优惠政策提前透支部分消费需求。
       2018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5.9%,增速较上一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其中201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9.5%,比上一年增加2.5个百分点。可以认为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触底略升,基建触底,房地产投资见顶。
       2019年1月进出口总额累计增速为8.7%,较去年同期低13.3个百分点,主要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战及高基数效应影响。当前贸易抢出口效应逐步退却,全球经济放缓短期难以改善。但近期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延后原定于3月1日对中国产品上调关税。对于短期中国经济外需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且伴随着预期的改善,企业资本支出和消费者信心也将有所恢复。
       2019年1月最新经济数据中,先行指标中PMI出现企稳迹象,但目前仍主要由大企业带动;2018年12月发电量数据连续7月环比下降,铁路货运量数据持续回升。从最新经济数据来看,经济三大驱动力消费、投资与贸易均呈现增速下降态势,说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需关注未来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与经济指标走势。
       从周期角度来看,此轮经济从2017年2月开始进入下降周期,中国经济中周期下降和上升周期都是19-26个月左右,可以预计此轮下降周期的底部在2019年4月左右。2018年12月社融数据的企稳(增量增速反弹)、2019年1月社融数据回升意味着2019年Q2经济企稳这一判断成立的概率进一步加大。
       从政策环境来看,2018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初步呈现,政策逐步对金融环境进行修正,经济“稳增长”要求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但在2018年Q4期间因去杠杆的大环境和经济内外均衡的约束(利差、汇率、资金流动等),政策存在明显掣肘。进入2019年后,美国加息周期触顶,中国货币政策空间随之打开。近期央行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明2019年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立场,不提“中性”和“闸门”,确定“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预计未来逆周期调整的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同时,近期财政政策有望在减税降费、基建投资和民企、小微企业融资等方面持续对经济构成支撑。
       另外,中美贸易今年第七轮磋商已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长上调期限将延长30天。预计谈判协议可能等到3月底中美元首会面时签署。经贸磋商带来的积极成果将一方面修复和提升资本市场预期和风险偏好;另一方面短期内将降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冲击,减轻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但中美在经济和重大技术领域的竞争博弈将长期存在,仍需关注贸易谈判后续走向。

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

 

你还未登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