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录31期|阿罗不可能定律-宝慈资产 确定性收益.后社保时代 
思想录31期|阿罗不可能定律
作者:宝慈资产      日期:2017-04-8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战后新古典经济学开创者之一肯尼斯• J• 阿罗(Kenneth J. Arrow)已于美国时间2月21日去世,享年95岁。1972年,由于在一般均衡论和社会福利经济学方面的成就,51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共同获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从那时起,阿罗成为自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发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迄今无人超越。

1951年,阿罗获得博士学位。在他的博士论文以及当年出版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阿罗为社会选择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选择理论主要通过数学方法探讨了各种问题,如单个选民对候选人和各种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才能很好地体现在选举结果中。在如今被称为“阿罗不可能性(或可能性)定理”中,阿罗假定,当强加某些理性的公平性条件时,投票选举系统就不可能准确地体现社会偏好。

主流经济学家往往认为个人是理性的。其中一个推论就是,个人的偏好是具有可传递性的,比如,当选民喜欢史密斯胜过琼斯,而喜欢琼斯胜过威廉姆斯,那么他们就会喜欢史密斯胜过威廉姆斯。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认为,当仅有四种理性的条件强加给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选择上时,个人的理性偏好就不可能汇集成可保持决策传递性的社会偏好。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方法可确保个人偏好很好地形成社会偏好(如选举的获胜者)。阿罗的社会选择理论可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集体的决策过程,并制定良好的投票选举规则。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该定理说明,依靠简单多数的投票原则,要在各种个人偏好中选择出一个共同一致的顺序,是不可能的。这样,一个合理的公共产品决定只能来自于一个可以胜任的公共权力机关,要想借助于投票过程来达到协调一致的集体选择结果,一般是不可能的。

假设甲乙丙三人,面对ABC三个备选方案,有如下的偏好排序。

甲(a>b>c);乙(b>c>a);丙(c>a>b)

注:甲(a>b>c)代表——甲偏好a胜于b,又偏好b胜于c。、

1、若取“a”、“b”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b);乙(b>a);丙(a>b);社会次序偏好为(a>b)

2、若取“b”、“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b>c);乙(b>c):丙(c>b):社会次序偏好为(b>c)

3、若取“a”、“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c);乙(c>a);丙(c>a);社会次序偏好为(c>a)

于是得到三个社会偏好次序——_{a>b)、(b>c)、(c>a),其投票结果显示“社会偏好”有如下事实:社会偏好a胜于b、偏好b胜于c、偏好c胜于a。显而易见,这种所谓的“社会偏好次序”包含有内在的矛盾,即社会偏好a胜于c,而又认为a不如c!所以按照投票的大多数规则,不能得出合理的社会偏好次序。

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经受住了所有技术上的批评,其基本理论从来没有受到重大挑战,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于是该定理似乎成为规范经济学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怎样综合社会个体的偏好,怎样在理论上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评价不同社会形态的方法,在当时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当然经过经济学界众多巨匠们的多年努力,目前该难题被逐步破解。

阿罗提出的“不可能性定理”是对福利经济学的革新,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长期的辩论,而且逐渐建立了独树一帜的地位。


宝慈研究院作为宝慈资产核心研究机构,坚持历史理性分析框架,把握市场动向,结合当下热点,分析文章具有严谨逻辑和数据支撑。这些内容会在公司网站晨瑛长期投资”微信公众号、“陈瑛_长期投资”新浪微博同步更新。另外可以在喜马拉雅听蜻蜓FM订阅收听晨瑛长期投资的音频内容。

晨瑛长期投资 微信公众号

 

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

 

你还未登录!

登录注册